AI艺术学院召开2025级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为持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月10日上午,AI艺术学院在综合楼4楼演播厅召开了2025级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本次会议出席的校外专家有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王钢,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晓东,北海华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丛越。北海鸿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成。本次会议出席的校内领导及有关人员有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仁,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陶立阳,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吕雅婷,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院长顾伟光,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副院长姚猛,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剑阁,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学工办主任芦庆芳,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教务办主任戴永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王艺霖,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实验室副主任孟昭晨晖,会议由AI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剑阁主持。
2025级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现场
AI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剑阁主持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会议议程一,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陶立阳致辞。陶立阳副校长强调,要深入贯彻国家人才培养标准,推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他指出,一要以融合为核心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夯实学生艺术根基,同时加强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教学,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二要聚焦实践,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联合行业领军企业与工作室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技术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三要立足创新驱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前瞻思维和可持续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陶立阳呼吁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AI艺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陶立阳致辞
会议议程二,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王艺霖汇报《艺术与科技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艺术与科技专业紧密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面向数字创意、智能交互、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培养具备“艺术+科技+文化”跨界融合能力的创意技术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专业教育及实践教育四大模块构成,涵盖平面设计、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等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占比34.39%。毕业生应掌握创新设计、技术整合(如虚幻引擎、TouchDesign及AI工具应用)、团队协作与文化转译能力,能够在数字演艺、沉浸式展览、智慧城市等领域从事创作、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AI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教研室副主任王艺霖汇报《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议议程三,由各位莅临专家对艺术与科技的人培方案发表宝贵意见。王钢教授强调培养目标需清晰明确,课程设置应主次分明,并设立AI基础核心课程以体现专业特色。刘晓东副院长建议细化专题设计课程名称,并加强人工智能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企业总经理陈丛越和熊成指出市场亟需既懂艺术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AI人才,AI技术对文创开发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彭仁副书记和陶立阳副校长则分别提出课程表述要简明并突出“新”技术特性、课程体系需优化以支撑专业能力培养并适应市场需求。吕雅婷副处长还建议在低年级增加编程基础课程。整体上,专家一致认为应构建兼具学科特色与市场应对能力的AI艺术人才培养体系。